數據統計顯示,邦普現有處理廢舊電池總量超100000噸/年的產能,生產前驅體材料的產能為35000噸/年,電池產品核心金屬材料總回收率達到98.58%?;厥仗幚硪幠:唾Y源循環產能均屬亞洲前列。
而在汽車循環和新材料領域,邦普年回收拆解報廢汽車設計總量為20000輛、回收和再生產鋼爐精料18000噸、有色金屬900噸、非金屬及其他材料5000噸,是國內同時擁有電池回收和汽車回收雙料資質的資源綜合利用企業。
2009年以來,我們在院市合作的道路上堅持了近10個年頭。十年積淀,換來累累碩果——育成企業逾百家,實施合作項目和成果轉化逾千項。
本期帶你走進在資源回收利用領域屢獲突破的行業標桿——廣東邦普循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邦普”)。
電池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動力源”,但也是隱藏在我們身邊的“污染源”,隨意丟棄將造成極難修復的污染。
在邦普,每天都有成千上萬枚廢舊電池被收集后搬運至此,它們將在這里經歷拆解、酸浸、無害化處理等過程,巧妙地實現“變廢為寶”。
立足資源回收利用,開啟創業征途
21世紀初,在電池廠工作的李長東發現電池生產的利潤越來越低,而且生產電池過程的殘次品無法得到有效利用。能不能把這些廢料回收再利用呢?萌生創業念頭后,李長東瞄準消費電池的回收再利用,決心在該領域闖出一片天。
2005年,李長東和幾位合作伙伴湊出50萬元,組建成立邦普,目前企業總部設立于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廣東佛山三水工業園區。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法》頒布實施,邦普迎來了第一個發展的春天,廢舊電池處理量與日俱增,逐漸在行業內打響名氣。
此外,邦普通過獨創的“逆向產品定位設計”技術,在全球廢舊電池回收領域率先破解“廢料還原”的行業性難題,并成功開發和掌握了廢料與原料對接的“定向循環”核心技術,一舉成為回收行業為數不多的新材料企業。
攜手中科院,邁向轉型升級
在中科院佛山育成中心的牽線下,邦普攜手中科院北京過程工程研究所、中科院成都有機化學研究所等院所實施產學研合作,圍繞廢舊電池資源化領域,促成13個項目合作,開發出一系列在國內外均有影響力的核心技術,擁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并建立起張懿院士工作站、廣東省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定向循環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等。
“中科院佛山育成中心在人才引進與項目合作上牽線搭橋,推動國地聯合中心、省企業技術中心等項目的建設,為邦普開展技術創新、落實重大技術研究開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李長東表示,眾多中科院先進技術落地佛山,有助于本地產業優化升級,進一步加快重大科技成果的轉化落地,吸引戰略性新興產業入駐。
技術引領,樹立行業新標桿
數據統計顯示,邦普現有處理廢舊電池總量超100000噸/年的產能,生產前驅體材料的產能為35000噸/年,電池產品核心金屬材料總回收率達到98.58%?;厥仗幚硪幠:唾Y源循環產能均屬亞洲前列。
而在汽車循環和新材料領域,邦普年回收拆解報廢汽車設計總量為20000輛、回收和再生產鋼爐精料18000噸、有色金屬900噸、非金屬及其他材料5000噸,是國內同時擁有電池回收和汽車回收雙料資質的資源綜合利用企業。
從電動汽車到電池包,從電池模組到電池單體,從電池單體到電芯極片的梯級技術層面,邦普已成功開發出幾十項國際先進的機械、物理和化學回收核心專利,并率先在全球范圍內成功開發出第Ⅲ代自動化拆解工藝及裝備,已達到分鐘級全自動化拆解水平。
2018年9月,邦普入選國家首批《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
肩負環保使命,守護碧水藍天
時至今日,邦普循環已經扎根佛山15年,“佛山是珠三角改革開放前沿的重要先行城市,也是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一員。”在李長東看來,佛山市場化程度較高,政務環境領先,良好的營商環境以及高效的政府服務,是邦普快速成長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為環保企業,邦普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不忘關注社會環保知識推廣需求,通過搭建邦普科普教育基地,為構建“碧水藍天”的和諧生態貢獻力量。
邦普走進佛山市禪城區下朗小學開展科普講座。
廣州英國學校的學子在邦普科普教育基地參觀學習。
截至2018年年底,邦普累計公益回收廢舊電池約80000千克,避免了24.9億立方米水資源受到污染,減少了39.9噸二氧化碳的排放和8000噸原礦資源的開采。
目前,我國將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成為循環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圍繞電池和汽車回收產業,邦普已全面投入電動汽車全產業鏈循環服務解決方案的研究。李長東表示,面對新一輪發展的契機,邦普將以“靜脈回收”推動“動脈制造”產業升級,為國家“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多做貢獻。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