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萬噸動力電池不知去向 如何創新模式促回收?
“終究到底,還是處理成本的問題。”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電池生產從業人員坦言。據調查發現,動力電池實際報廢數量遠遠小于預測數據,主要原因在于處理成本高導致整車企業的報廢動力電池放著不出來,而有些電池生產企業就將退役后的動力電池作為B品進行二次銷售。
目前電池回收的傳統做法是將電池和整車拆開,分別回收,將車身交給傳統的報廢汽車回收企業,電池交給電池拆解企業。“動力電池單獨回收的成本主要體現在包裝和運輸費用,如果整車企業負責這部分費用,我們通過處理費和資源再生收入對比發現可以基本持平。” 邦普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由于拆解技術復雜,成本高,因此回收企業往往需要向動力電池生產企業或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收取一定的處理費用。
動力電池生產企業或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將退役的動力電池暫存不作處理或將其作為B品出售,不需為動力電池的回收處理支出費用,甚至還可產生利潤。但是這種行為必然導致日后的回收難度以及環保風險大幅增加?!镀噭恿π铍姵匦袠I規范條件》第二十一條中明確規定要求制定可操作的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處理、再利用的方案。此外,《電動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技術政策》也明確要求實行生產責任延伸制,動力電池生產企業、電動汽車整車企業和梯次利用企業需要對銷售的電池進行回收。
針對新能源汽車與動力電池同時報廢以及處理成本高的情況,邦普集團在第三屆中國再生資源回收產業大會上提出了“動力電池與車身整車回收”的建議,這種回收模式不僅可以保證運輸過程的安全性,還能夠降低包裝和運輸費用。動力電池與車身整車回收相關效益和成本輸出的評估也可以發現,動力蓄電池和車身整車回收可以實現盈利,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為達到安全和環保要求,目前動力電池回收處理主要以收費模式進行,未來會逐步向支付費用轉變。前提是,促進動力電池通過正規途徑流入回收企業,形成規模效應。唯有產業前端、中端到末端企業都聯動起來,共建動力電池回收良性循環系統,才有可能實現整個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